中信证券:港股2024年初以来的长牛行情将延续
中信证券研报称,充裕的流动性叠加AI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是推动9月初以来港股持续上涨的两大动能。展望未来,在港股的“赚钱效应”下,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除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的因素以外,若高市早苗成功当选新一任日本首相,港股预计也将受益于日本投资者的套利交易配置。同时,在国内外企业加大AI领域的资本支出,大模型和应用不断的迭代创新下,港股完整的AI和科技产业链或也将迎来业绩兑现。
在持续半年的估值扩张后,港股当前的绝对估值并不便宜。但在基本面预计触底反弹,叠加2026年业绩预计高增的背景下,港股在全球维度的吸引力依旧显著。结合流动性的外溢效应以及AI叙事的持续催化,我们判断港股2024年初以来的长牛行情将延续,建议投资者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1)科技行业,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消费电子等;2)大医疗板块,特别是生物科技;3)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有色;4)未来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相对滞涨的消费板块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全文如下
港股策略|上行动能仍在,把握中长期方向
充裕的流动性叠加AI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是推动9月初以来港股持续上涨的两大动能。展望未来,在港股的“赚钱效应”下,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除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的因素以外,若高市早苗成功当选新一任日本首相,港股预计也将受益于日本投资者的套利交易配置。同时,在国内外企业加大AI领域的资本支出,大模型和应用不断的迭代创新下,港股完整的AI和科技产业链或也将迎来业绩兑现。在持续半年的估值扩张后,港股当前的绝对估值并不便宜。但在基本面预计触底反弹,叠加2026年业绩预计高增的背景下,港股在全球维度的吸引力依旧显著。结合流动性的外溢效应以及AI叙事的持续催化,我们判断港股2024年初以来的长牛行情将延续,建议投资者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1)科技行业,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消费电子等;2)大医疗板块,特别是生物科技;3)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有色;4)未来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相对滞涨的消费板块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十一长假港股动能延续,“日历效应”再现。
今年10月2-6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累计上涨0.4%和1.3%,延续9月5日以来的上行趋势。行业维度,除科技和医疗板块以外,资源品,特别是钢铁、有色涨幅也较为显著;而地产、机械、制造和必选消费等行业则出现下跌。历史上看,2015-2024年的10轮十一长假期间,恒生指数平均上涨2.2%(仅2018年和2019年下跌),期间AH溢价指数平均收敛2.6%(仅2018年和2023年扩大)。因此,今年假期至今港股上涨、AH溢价收窄的现象也符合历史上的“日历效应”。参考同期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恒指平均下跌1.5%,沪深300则上涨0.9%,推动AH溢价平均扩大2.7%,节后A股补涨的概率较大。但去年10月8日,恒生指数跌9.4%、沪深300涨5.9%,导致AH溢价单日扩大17.5%(11倍标准差事件),或与去年十一期间股票通休市,港股明显跑赢A股,且港股卖空从低位飙升有关。考虑到今年港股涨幅较为温和,同时卖空占比也仍处历史高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概率较小。
▍充裕的流动性叠加AI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是推动港股两大动能。
9月前半段港股与美股均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共振上行(港股主要指数与标普500和罗素2000相关性上升)。但美联储降息至今,恒生科技走势与费城半导体指数较为一致,反映国内外AI的创新和持续投入预期推动港股上行的动能。短期来看,我们判断这两大动能仍将助力港股延续上涨行情。
流动性:南向维度,虽然9月港股ETF净流入规模环比降19%至618亿元,占南向单月流入比例也降38个百分点至36%,但9月南向累计净流入高达1727亿元,为仅次于2021年1月的历史第二高点。在理财产品和货基收益率维持历史低位,而港股又有持续的“赚钱效应”下,南向资金预计将延续流入港股态势。但基于港股ETF流入占比放缓的迹象,未来主动型资金料接棒成为南向的主力。海外来看,9月美联储鹰派降息后,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都现攀升。但若高市早苗成功当选新一任日本首相,且践行财政+货币双宽松,日元贬值预期升温或进一步加剧日本投资者的套利交易,港股也有望受益。在DeepSeek发布了R1模型后,恒生科技与美元兑日元走势的相关性也由负转正,与2022年底ChatGPT发布后,费城半导体指数与美元兑日元汇率走势的相关性逆转高度一致。
AI创新和投入:国内维度,路透社9月11日报道阿里巴巴和百度已开始使用自主设计的芯片训练AI大模型,部分取代英伟达芯片。DeepSeek也于9月29日发布了V3.2-Exp。同时,9月中旬以来,腾讯(发行90亿元的“点心债”)、百度(与招商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阿里(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支出,并将会追加更大的投入)等更是进一步夯实了国内企业在AI领域的创新和加大资本支出带来的业绩增长的预期,特别是对于半导体企业。海外来看,近期甲骨文发行180亿美元债券以加大AI领域的资本支出,而OpenAI也分别与英伟达和AMD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引发部分投资者对“循环投资”甚至是“dark fiber”的担忧。但短期来看,美国科技巨头持续加大资本支出,或导致个别企业自由现金流转负(如甲骨文),一方面印证了全球企业在AI领域的投入诉求,另一方面也支持中国企业在“自主可控”逻辑下的发展空间。
▍基本面预期企稳,恒生科技2026年净利润增速Bloomberg一致预期达28%。
主要受中报季互联网平台、车企、地产等行业的拖累,港股2025年的净利润增速Bloomberg一致预期自8月下旬至9月中旬持续下修。但最近两周已出现企稳迹象,反映短期的外卖补贴战等负面因素或已被price in,2025H2业绩整体低于预期的可能性较小。展望2026年,港股基本面预计触底反弹,Bloomberg一致预期显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的净利润预计分别增长8.4%和28.1%,在全球维度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此外,在截至10月3日的两周中,游戏、生物科技、软件、金属、教育和轻工等细分行业的2025年以及2026年的净利润一致预期都有较为明显的上修,在进入四季度估值切换的交易中有望受益。
▍绝对估值虽不便宜,但流动性溢出叠加AI催化下或仍有空间。
截至10月3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动态PE分别为12.1倍和22.3倍,处于历史88%和53%分位数。自4月9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反转,持续了近半年的估值扩张行情后,港股绝对估值看似并不“便宜”。但首先,我们以中国、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更能反映港股投资者结构)加权的无风险利率计算的恒生指数ERP仍达到5.2%,高于仅以美债收益率计算的4.1%。其次,目前恒生科技相较纳指100的PE估值比值分位数依旧低于40%。最后,我们选取的中国科技巨头市值和成交占港股整体的比例尚低于今年2月底/3月初的高点。因此,在上述南向和海外流动性充裕叠加AI的催化下,我们认为短期港股仍有估值扩张空间。
▍港股展望:上行动能仍在,把握中长期方向。
港股市场具备了国内完整的AI产业链公司(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应用),叠加越来越多的优质龙头A股企业赴港上市,我们判断港股仍将受益于境内外市场的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的持续催化。即便短期海外仍有诸多地缘***和贸易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港股基本面的触底反弹,2024年初以来的长牛行情预计延续。我们建议投资者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1)科技行业,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消费电子等;2)大医疗板块,特别是生物科技;3)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有色;4)未来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相对滞涨的消费板块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风险因素:
南向资金流入显著放缓或转流出;对美国AI巨头的“循环投资”和过度资本支出的担忧加剧,导致美股回调压制港股估值;中美摩擦加剧,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港股业绩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上一篇 网络贷款常用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下一篇 合适的理财方式《理财什么方式好》
相关文章
- 机构看好科技主线行情 这些领域值得布局
- 港股定价权切换进行时:中资力量崛起 恒指目标上看29000点
- 股票用哪个APP软件查看行情比较好,详细呢?
- 中信建投:全球储能需求共振 带动板块进入新周期
- 港股整体回调 中芯国际创历史新高 机构看好港股10月表现
- 国金证券:捕捉具身智能产业爆发带来的增长红利
- 中信银行颜卡定制款有哪些权益 中信银行颜卡定制款的权益怎么样
- 湘油泵股票最新行情如何?后市要如何操作?
- 中信银行信用卡申请要多久 申请中信银行信用卡的条件
- 一个人可以开多个证券账户吗,可以开通三个
- 中信证券:存储景气度上行至少将延续到2026年下半年
- 中信建投:景气成长板块的资金轮动仍将主导中期市场
- 中信银行信用卡逾期了怎么协商 信用卡逾期协商的小技巧
- 30个亿的证券是什么股票啊
- 中信证券:供应紧张局面延续 看好SAF价格保持强势
- 中信银联标准ic卡额度是多少?中信银联标准ic卡好批吗?
- 中信建投:看好机器人重回科技成长配置主线
- 中信银行颜卡定制款提额方法 中信颜卡快速提额技巧
- 华泰证券:港股情绪或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科技板块或依然处在布局区
- 中信银行i白金信用卡额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