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推动风险化解,加速市场改革
▍金融条件:
定调方向与经济工作会议相匹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与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完全一致。我们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正由去年的外部冲击应对转向当前的常态经济支持,工具选择亦由上年的“宽货币”转向促进信用的稳定、可持续增长。此外,结合“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的表述,我们预计在去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的基础上,今年财政货币协同工具或有进一步的发力空间。
▍风险化解:
2)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新增期限与利率表述,主要包括“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和“降低利息负担”,预计后续围绕存量低质量债务或存在进一步优化或置换的可能,从而有助于缓释相关债务风险。
3)衍生品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进创新风险对冲工具的创设,有序完善信用衍生品市场建设,对于多渠道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强的头部证券公司有望受益。
▍资本市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应积极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引导长期资金进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领域。2022年,科创板和创业板IPO融资规模达4317亿元,占总IPO规模的74%。随着产业转型的深度推进,新兴产业仍将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领域。而产业转型对证券公司项目挖掘、发行定价、渠道销售和风险把控能力的要求料将进一步提升,服务链条完整、综合服务能力出众的头部投行有望持续受益。
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估值体系构建。***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国有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末,国有企业市值达43.9万亿,占A股市场的49.9%。完善国企治理结构调整与治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估值体系的建立是改革的重要方向。2023年,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优化为“一利五率”,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纳入考核体系,体现国企改革对于股东回报和流动性风险把控的重视。国企改革的深度推进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投融资活跃度,提升二级市场活力,长期带动证券行业估值修复。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A股交易额大幅下滑;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萎缩;国企改革低于预期。
▍投资策略: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相关文章
- 企业贷款后需要加大对企业风险调查
-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 非法出售银行卡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 无息贷款买车需要注意什么?弄清楚这些降低风险
- 代还信用卡有哪些风险
- 多只大牛股集中公告!算力产业链牛股纷纷提示风险
- 中国银河证券:2026年或成为折叠屏市场复苏的关键年
- 中信证券:供应风险转向国内 锂价底部有支撑
- 抱团AI 超400只基金下半年大涨超30%!需警惕共识背后的风险
-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印发
- 抵押汽车贷款存在哪些风险?
- 汽车抵押贷款的风险和优缺点
- 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 有这几种风险等级
- 购买法拍房有什么风险 7大深坑要回避
- 债券基金亏损的概率大吗 债券基金风险有哪些
- 现货黄金投资有哪些风险 现货黄金投资注意哪些风险
- 指数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哪个风险大 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 风险纳税人一直不处理会怎么样
- 中小企业贷款“嫌麻烦” 银行怕风险“不敢贷” 怎么破?
- 法人向公司借款都有哪些风险,法人向公司借款的风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