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会破产清算吗,信托公司倒闭哪两家

时间 2025-05-04 10:15理财资讯

一、破产简析

之前掌柜分享了第69家信托公司广东国投当年破产的原因分析;想不到这么快就迎来另外一家信托公司破产的案例!

6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信托在被接管两年之后,因未能引入新股东,较大概率面临进入司法破产程序。

报道显示还,未能引入新股东的原因是有债权人不愿意让步。新华信托的债权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很多是地方国企和银行。

21世纪分析,假使实施破产,会出现两种结局:

1、是破产清算后彻底注销牌照,从此少了这一家信托公司;

2、是破产重整,重整后股权转让,这也意味着债权人最终可能损失原本投资的大部分本金。

在第二种结局下,未来的股权受让方可以付出较小的代价。如果买家愿意出资的金额比较少,难以覆盖新华信托此前的债权,相比较在破产之前参与重组,或许破产重整后接盘是更优的选择。

为此,有新华信托内部人士对走向破产的结局,表达了不满,并发表了个人看法!作为吃瓜群众,个别人的看法,仅供参考;还是得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新华信托的“壳”真的这么清爽嘛,掌柜有不同看法!

根据21世纪报道,新华信托“壳”还比较干净,2014年以后官网产品信息并未更新!没有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比较可惜。

公开信息显示,虽然官网没有新增产品信息,但新华信托2014年后还在正常开展业务!根据2020年4月新华信托公布的2019年报数据显示,在2019年新华信托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达2.2079亿元。

同时,2017年到2019年11月,在信登网新华信托共登记了11款信托产品,财产运用方式有非标信托贷款和债券投资。

有业务,就“不清爽”了嘛?我们接着往下看。

(公司年报)

(信登网)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新华信托被接管的历史。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消息,鉴于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触发了规定的接管条件,银保监会决定于2020年7月17日起,对上述六家机构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如接管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接管期限依法延长。同时,证监会也依法接管了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和国盛期货。

而早在2019年,明天系下核心资产包商银行(目前已破产重整)就已被央行和银保监联合接管。

而这些机构陆续被接管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根据财新网报道,被接管前,明天系进行了资产处置和缩表进行自救,但自救措施屡屡挑战监管底线,且还无法还偿还巨额占款。无奈之下,为避免风险外溢监管出手,监管首先拆掉了第一个雷“包商银行” ,并陆续接管其他金融机构。

明天系下,信托牌照难以出淤泥而不染。财新网报道,2011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仅新时代信托,就滚动发行了大量的“慧金””鑫止”"蓝海”主动集合类信托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年期流动贷款,每笔规模不到1亿元,主要用于输血“明天系”关联公司。其中,在2012年未仅"慧金”系列产品总规模就在200亿元。而新华信托作为明天系下的另外一块信托牌照,从财新记者整理的资金联系图来看,似乎很难独善其身!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华信托从被接管到可能走向破产,表面因素是新股东和老投资人的利益冲突,核心因素是因为它处于明天系的体系之内,或以沦为明天系资金左右腾挪工具,没有做好受托人的本源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明天系下的信托公司代表不了整个信托行业和其他信托公司。新华信托走向破产可作为个别现象,不是行业问题。

(来源:财新网)

三、信托还安全吗?能投嘛?

掌柜认为能投,且更安全。原因如下:

1、信托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资管新规落地后,其他信托规定也相继颁布

2019年11月《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0年5月《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2年《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这些规定对信托公司股东行为、和信托活动的边界都做严格限定,最大目的就是促使信托回归本源,核心点就是服务好委托人和收益人,同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信托行业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开数据显示,2018-2022年这5年间,信托行业共有近50次增资,累计增资金额达933.75亿元,涉及35家信托公司。2018-2022年,每年的增资额分别为216.85亿元、181.25亿元、312.43亿元、151.45亿元、71.77亿元。

同时,2022年2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原来的信保基金一分为二,其中流动性互助基金还是以认购制形式募资;新设立的信保基金,则是以缴纳制募集。

上述信托公司增资和信保基金广开财源,均提高了信托行业的风险抵抗能力和处置能力。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