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理财思维《如何培养理财观念》

时间 2025-04-29 09:27理财资讯

红包袋友情提示: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说到理财,我们马上能联想到的两个词就是开源和节流。但是什么是开源?如何节流?就不太容易一下说清楚了。不过,我们今天聊到的美国理财族关于理财方面的思维方式,可能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所谓开源

美国人不信一夜暴富,但相信合理配置资产的作用

要说一夜暴富的人,这世界上绝对有,但是概率着实是有些感人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某些彩票,虽然奖金金额非常高,但中奖几率只有数亿分之一。

很多人希望通过购买彩票能在一夜成为腰缠万贯的富人,但事实是残酷的,这种梦想在大多数时候也只能是梦想。因此,美国理财专家忠告人们,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买彩票就跟向水里丢钱没有太大区别,基本都是一去难回了。

仔细的算一下,即使每周只花8美元(约合人民币55元)的小钱买彩票,一年下来至少也有416美元(约合人民币2870元)。416美元不算很多,但这也是血汗钱,如果用来投资,即使年回报率为5%,30年下来连本带利也可以达到28055美元(约合人民币193580元),因此对于美国的理财族来说,这种方式显然事实不靠谱的。

相对于彩票,美国理财族更热衷于通过配置资产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对于大额资产,美国人比较喜欢投资基金或者股票,小额则会投类似于P2P、定投这样起点比较低的种类,同时还会配置保险这样的保障型产品。有篇文章叫做《有点钱就投资的美国人》,探讨的就是美国人为何热衷投资,以及他们的投资理念与我们的差异。其实,这源于他们处在资产配置策略和投资思维相对成熟及普遍的环境之下,也是他们对于开源的一种理解。

所谓节流

美国理财族认为,应该避免成为购物狂,而且更重视时间的价值

很多人比较推崇能挣钱还得会花钱这句话,可这里对会花的理解却是因人而异的。

善于理财的美国人对会花的理解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购物网站和物流的极大便利,以及商家一年中数次或十数次借各种节日推销商品,无形中激发或助长了人们的购物欲望。

不过,善于理财的人往往不太可能是购物狂。他们会按照生活所需购买必需品,而不是将衣橱内塞满基本没穿过的衣服和鞋子。

而且,在对待名牌商品上,善于理财的人反而不会盲目追求昂贵的名牌产品,特别是服装、鞋子、皮包等。因为他们更习惯于平衡质量和花费,做商品的比较,并且注重物美价廉。

以美国富人来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的穿衣风格就很有大众化的味道。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可以拥有服装设计师专门设计的晚礼服,但也可以看到她穿着从大众商店购买的衣服乘坐空军一号。所以理财专家给人们的建议是学会理性的购物,把花销预算和理财目标记在心里,不能被名牌的广告蒙住眼睛。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善于理财的人群要比财务状况不好的人群更少把时间放在看电视和玩游戏上。年收入25000美元以下收入者每个月玩游戏的时间平均为42.22分钟,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人群每个月玩游戏的时间平均为17.58分钟。低收入人群每个月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211.14分钟,高收入人群每个月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113.41分钟。

表面上看,不论是看电视还是玩游戏,都只不过是一种消遣,但如果从理财的角度观察,反映的却是人们如何支配时间的问题。能够成为富人或是能实现理财目标的人,更多的时间是用于工作或是扩展人脉,而不仅仅是被娱乐白白消耗了太多宝贵的时间。

还有就是

美国理财族觉得,正确的使用信用卡,也非常重要

信用卡,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大多数人也都清楚,信用卡就是先用银行的钱去消费,然后再把钱还给银行的一种消费模式。

信用卡在美国的使用非常普遍。曾有人把中国和美国的消费模式做出对比,认为中国是先挣到钱才去花;而美国普遍喜欢用信用卡消费,花明天的钱,是比我们“聪明”的。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不知道,支付高额的信用卡利息一直是让美国人非常头疼的事儿。一旦在月底没办法及时支付信用卡账单,将被收取延迟付款的罚款,或者在选择分期付款的时候,也需要支付给银行一笔不低的利息。对于习惯信用卡消费,每个月都需要偿还信用卡的美国人来说,这种负担一旦形成,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信用卡也并非有弊无利。合理的使用信用卡,不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困扰,反而还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信用卡携带和使用方便,且有透支功能,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合理利用信用卡借债提高信用卡分数也对以后买车买房时的贷款审批有很大帮助。因此在美国,善于理财的人十分看重信用卡分数,他们每个月按时偿还完信用卡借贷,将家庭债务降到最低点。

说到底,这也是重视提高信用才能带来的回报。如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视信用的价值,失信在社会中也越来越难以立足。保有契约精神,重信守诺,绝对是有利无害的。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