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缸是什么

时间 2025-04-15 10:15生活理财

“坐缸”是佛教的集合名词,即“坐化”与“缸葬”的合称。所谓“坐化”,是指一个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人,在临终前可以坐到命末,所以又称“坐死”或“坐化”。

坐缸是什么

“坐化”之所以能体现一个人的境界与普通人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临终时姿势是坐着,而普通人是躺着;第二,说明临终时没有痛苦。因此,在许多佛教史传中,没有描述坐化后的尸体放置在什么容器中,坐化后的尸体通常是火化的。俗话说“缸葬”,又称“瓮棺葬”,就是把尸体埋在陶瓷容器里。这种丧葬习俗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彩陶工艺相对繁荣,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在黄河流域流行起来。如今出土的“瓮棺”大多是两个瓮对接扣,两个瓮底都有一个小孔,意思是方便死者灵魂进出。因此,这种“缸葬”文化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在黄河流域流行起来。

佛教僧侣把“坐”和“缸葬”结合起来,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明河大师写的《补充僧侣传》16卷中有云:“季善,祖凤阳人...沉默之后,真实的身体覆盖着缸龛,藏在天真的石洞里。”这里记录的是把尸体放在缸里,这是典型的“缸葬”。

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种独特方法。一般来说,僧侣沉默后,会坐在一个特殊的陶罐里,在尸体周围加入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进行除湿防腐,然后密封缸体进行埋葬。后世僧侣选择“坐缸”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所谓的“健康”。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